关于我们
党群建设 / Party building
喜讯!南丰镇社会工作站(民政服务站)服务案例被《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刊登啦!

浏览:0 发布时间:2025-07-09

2025年6月,南丰镇社会工作站《从资源联动到成果总结:一个社工站的服务轨迹》获《中国社会工作》(2025年6月上)杂志刊发。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南丰社工站”)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张家港市惠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管理,重点针对辖区内的困境人群开展帮扶服务。

尤其在服务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过程中,社工发现该群体多面临“资源链接难、社会支持弱、服务零散化”三重困境。为此,南丰镇社工站以残障儿童需求为服务导向,积极发挥社工站平台枢纽作用,深化资源联动工作模式,整合村(社区)属地资源以及各种专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下沉,形成“动态需求关注-精准服务匹配-政策宣传倡导-成果凝练总结”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与社区融合度。

资源联动构成护童力量

针对服务资源整合低效、服务支持力量不足等问题,社工站一方面把社区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楼道长等力量发展为重要的护童力量,他们熟悉社区情况、掌握丰富的社区资源,并能第一时间发现残障儿童及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工站联合村(社区)开展残障儿童的入户探访,为后续专业服务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社工站从“全域支持、精准护航”的理念出发,联动7个村(社区)、5家社会组织等单位组建“一米暖阳”服务联盟,打破服务资源壁垒,启动助力残障儿童成长支持计划。社工站注重发挥不同类型资源单位的专业优势,如链接港城康复医院为残障儿童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协调南丰镇未成年人保护站,提供政策解读、紧急干预等服务;联动张家港市永联惠民服务中心,发动本地“四老”志愿者队伍结对帮扶残障儿童;链接专门为退役军人及家属服务的社会组织—张家港市橄榄绿退役军人工作室,为残障儿童开展红色教育,军事化夏令营活动,磨炼孩子们的意志。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站还孵化培育了一家儿童青少年社工服务机构——张家港市惠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社工站围绕机构的定位、目标宗旨以及服务内容等,与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协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同时提供能力建设、政策咨询以及资源链接等系统支持,增强新生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服务联动聚焦精准需求

在有效发掘并整合属地资源和力量的基础上,社工站聚焦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精准需求,在残障儿童康复服务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遇见你”入户行。社工站积极发挥资源单位的作用,组建了以“社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为成员的调研小组,全覆盖走访辖区残障儿童家庭。调研小组通过入户观察家庭环境,精准捕捉服务对象的需求,如家庭经济条件、无障碍设施是否缺失等;访谈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基本情况,观察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教育方式;与儿童互动,关注其情绪反应,梳理儿童心理诉求。调研小组通过走访为辖区残障儿童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情况等,分类统计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需求比例,汇总形成残障儿童需求清单和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残障儿童除了基本的残障康复服务需求外,心理认同与支持、社交互动以及社区融入等方面需求突出;家长们希望在增强家庭心理支持和提升家庭照护能力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需求清单和调研报告为后续服务明确了方向。

  “陪伴你”相伴共成长。社工站在“一米暖阳”服务联盟的支持下,为残障儿童及家庭开展“一人一策”个案管理服务,从舒缓心理困扰、增加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融入以及保障家庭支持等多方入手,突出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定期对个案服务过程、服务成效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务计划和策略。例如, 9岁的小Y是一名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社工在开展一对一辅导过程中发现小Y有较好的模仿能力,并对漫画有一定兴趣。社工以此为切入点,运用示范、模仿、实践等方法,引导小Y加强对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从整理书桌、衣物等小事入手,不断强化他的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干预,小Y做事的专注度不断提升,自理能力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社工积极关注小Y的兴趣点,通过漫画图片辅助、指令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来锻炼他的语言能力。慢慢地,小Y开始学会简单的语言表达。

“温暖你”点亮心世界。为了营造全社会关注、关爱残障儿童群体的良好氛围,社工站借助公益集市、特色主题活动等载体,联动各个村(社区)以“互动+宣传+倡导”的融合模式开展残障儿童主题服务,通过“体验—认知—行动”的过程,提升公众对残障儿童的接纳度。如在社工宣传周、助残日、世界孤独症日等时间节点,设计开展了“520公益集市”、“拥抱星星的孩子”等特色主题活动,设置沉浸式体检角,如“蒙眼定向行走”(视力障碍体验)、“戴降噪耳机沟通”(听力障碍体验)、“用非惯用手完成任务”(肢体协调挑战)等,让公众体验残障带来的不便;设置“非一般的能力”展示舞台,展示残障儿童的艺术作品;开展“春风行动”残障政策户外宣传;实施“星星的孩子”圆梦计划,带领普通家庭一起走访孤独症儿童家庭,增进同辈间的互动交流。

成果总结形成实务指引

残障儿童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正确的服务指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社工站回顾残障儿童服务项目的过程,总结入户调研、个案管理、社区倡导等环节的服务实践,将碎片化的服务经验进行归纳汇总,汇编《残障儿童服务实务指导手册》。

手册内容包含服务原则、服务流程、服务方法、服务技巧等十大模块,涵盖从接案到结案六个工作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梳理总结了针对残障儿童家庭的探访、交流、游戏互动等五类技巧,如在沟通中适宜使用“障碍”等中性词语,避免可能的侮辱性词汇,还有对于常见儿童游戏的适应性改动等指导意见。手册还包含针对残障儿童服务的需求调查表、个案服务计划表、小组服务计划表、小组服务计划表等标准化套表。

手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操作性瑜指导性兼顾,为基层儿童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提升了残障儿童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手册的发布也受到区域内村(社区)、社会组织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欢迎,为辖区社会组织开展残障儿童服务提供了标准,科学助力更多残障儿童健康成长。